开学第一课观后感

时间:2024-07-14 18:56:18
开学第一课观后感(汇编15篇)

开学第一课观后感(汇编15篇)

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,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,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。在写观后感之前,可以先参考范文,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

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放了大型公益电视节目《开学第一课》,主题是“父母教会了我”:“童话大王”讲家风说“孝”,黑豹乐队原主唱秦勇谈“爱”……父母教会我 “孝”,看得潸然泪下,当我们是孩童时,父母是火车头,带着我们这节小车厢看最美的风景,感受最真的爱……当他们年迈时,已为人父母的我们是否做好了火车头?

《开学第一课》,不仅给孩子上了“开学第一课”,而且开学前给家长也补上了一课,作为父母,你教会了孩子什么?是讨论,更是拷问。

“望子成龙”是天下父母的心愿,作为孩子天然的人生导师,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,如何教育孩子知恩图报,代代相传?没有唯一的答案。唯一可知的答案是,等到孩子长大成人,质问在成长的关键阶段“爸妈去哪儿了”的时候,作为父母,恐怕都会有极大的挫败感。而这种挫败感的来源,往往来自爱与教育的欠缺。

今天《开学第一课》的主题,倒是相得益彰——为人父母,你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?是孝、爱、礼,还是腐朽、无知?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,喜欢什么,反对什么,才能知道应该教会孩子什么。孩子价值观的扭曲异变,与家长的教育,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不可否认的是,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。品行和节操、原则和底线,成了被遗落的珍珠。殊不知,这对于孩子甚至未来而言,才是最珍贵的财富。

家长们在传输什么样的价值观呢?教孩子怎么讨巧获得虚荣、教孩子灵活运用潜规则……职场的生存伎俩,演绎成了童话世界里的攻心计。而传输这种价值观,则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自卑:当下的恶劣不堪环境,必然成为孩子们未来要面对的野蛮丛林。

父母教会了我们什么?借孩子之口来问这个问题,能否引发父母们的深思和反省呢?这“开学第一课”能受到父母们的重视吗?还是继续刚愎和自负下去?

作为父母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,父母们上好这《开学第一课》,回答好“父母教会了我们什么”这个问题,无论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时代的变迁,都很重要。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孩子,让他感觉到爱,同样他也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爱。

当我们是孩童时,父母是火车头,带着我们这节小车厢看最美的风景,感受最真的爱……当他们年迈时,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则需做好火车头,继续最美的风景,感受最真的爱……代代相传,生生不息。

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

月光洒在我的脸上,此时的我躺在学校寝室的床上,可是丝毫没有睡意,因为刚刚看过的《开学第一课》的感人场面还让我念念不忘。

在《开学第一课》中的第三个环节,班长哪吒写上了:爱是承担。班主任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:

有一个上初二的男孩叫马鹏飞,因为很小的时候,爸爸妈妈就不在了,所以就只有奶奶照顾他。后来,奶奶患上了糖尿病,为了照顾孙子,她每天只吃很少的药,因为这样她双目失明了!为了照顾奶奶,那时还不到六岁的马鹏飞变成了家里的主人。

他每天早上5:00起床,然后是烧热水、洗脸、刷牙、做早餐、喂奶奶吃早餐、跑去上学校。中午快速跑回家做中饭。下午跑回家,做晚饭、喂奶奶吃饭、陪奶奶散步、帮奶奶按摩、学习功课等等,一直到十点半才能上床。因为奶奶得了病,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的生活费,他精打细算,悉心照顾奶奶,自己的学习也不落下,常常在奶奶睡了以后才做自己的功课,学习成绩保持在班上的二十名左右!

其实,马鹏飞的事迹早就在全国各地有了报道,有人说:“马鹏飞就像一株经历风雨依然茁壮成长的小白杨,他缺少滋养但却顽强生长,他肩膀柔弱却勇敢担当,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亲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坚强。”

是呀!他一天要做这么多的事情,成绩还保持在班上中上的水平,是多么的不容易!是对奶奶的爱让他学会了承担!如果要我在一天干这么多的事情,我不累得趴下才怪呢!早上他是5:00就起床的,而我也是绝对做不到的呢!记得暑假的时候,我就计划8:00起床,可还是常常贪睡。他的生活是忙碌的,也很单调,总有干不完的活,所以每次放学,他都要跑回家。而我除了学习,可以晚电脑、看电视、骑单车、游泳……生活很自由、很惬意。平时,妈妈只要我淘米煮饭、摆鞋子,我还总是拖拖拉拉的,比起马鹏飞,我觉得自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。

“小小身躯却承担比常人也难以做到的事情,这就是爱的力量,他用爱托起一片蔚蓝的天空,这就是一种承担,他用行动来承担一切抚养老人的责任,支撑着一个家。 ”看了这个片子,了解了马鹏飞的事迹,我要向他学习,学会自立自强,学会帮助父母分忧解难,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。让我们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,学会承担责任的人,让我们的祖国因为有爱、有承担,变得更加美好!

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

在那条神秘而又古老的丝绸之路上,隐隐约约的骆驼队浩浩荡荡地前进着,在那曲曲折折的道路上,连起了多少大小国家,串起了多少知己友谊。

观看《开学第一课》晚会,看到丝绸新路这一课时,请上来了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教授----米斯巴.拉希德。她像位慈祥的妈妈,身着一身紫衣,曾被岁月冲刷过的脸上荡漾着美丽的微笑,那双明亮的眼睛闪动着智慧的光芒。她微微点头致意,开始讲述起她的故事。

40多年前,从中国来了二位老师,常老师与杨老师千里迢迢地来到巴基斯坦教授汉语。当时,杨老师和常老师经常请学生们到他们家包饺子,把幸福与团结包在了饺子里,吃了饺子,就是一家人了。渐渐地,同学们亲切地把常老师称为“杨妈妈”。可是第三年,杨老师意外得了疟急,却坚持上课。第二天她能来上课,她需要大量输血。同学们都积极参加输血,但还是没能挽回杨老师的生命。常老师失去了他的爱人,同学们失去了他们的妈妈。讲到这里,米斯巴教授是用坚定而又标准的汉语讲出了一句话:“到最后一口气都要教汉语。”感动了全场所有人,也振憾了我。

米斯巴教授还读了一首,她自己写的诗来感谢中国。

“巴基斯坦是我亲爱的祖国,中国是我可爱的第二故乡;巴基斯坦是我跳动的心脏,中国是我的呼吸;巴基斯坦哺育了我成长,中国给我爱和力量;巴基斯坦给我勇气,中国给我希望;我愿化做一道美丽的彩虹,架起友谊的桥梁。”

现场掌声久久不息的回荡。随着掌声,常老师走了出来,他那花白的发写出了饱经的沧桑。米斯巴教授激动的说不出话来。常老师说,他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就是,他开车带米斯巴去给杨老师拿药,路上,汽车的输油管堵塞了,米斯巴干脆拿起管子,用嘴把堵塞物吸了出来。只为了能够早点给杨老师取到药。观众们倍加感动。

这次,为了常老师的到来,米斯巴还准备了一份礼物,孔子学院的老师们捧上了那些美丽的礼物。原来那是从巴基斯坦带来的茉莉花,那也是杨老师最喜欢的花。美丽的茉 ……此处隐藏8431个字……诠释?

开学没多久,我收看了《开学第一课》,令我受益匪浅。有仅仅九岁的盲童弹奏出了惊人的励志传奇;有山村教师有最细腻的爱浇灌孩子们学会创新的王老师……但在其中,我最钦佩那一位“最美女孩”。

一张烂漫着天真的脸,泛着淳朴的笑容,但是瘦弱而疲乏的身躯,就像抵不住狂风的幼苗,随时都会倒下。一个单单十几岁的女孩,因为继母的瘫痪,用稚嫩的双肩,挑起了“家”这么一个沉重的担子。一天为继母做200次脚底按摩、200个牵引、240个俯卧撑……这几百个让人倍感揪心的数字,甚至连亲人都做不到的事,她可以吗?年仅19岁的她,乐观、毫无怨言的她,用她瘦弱的肩膀,不屈服命运的坚持下来了!整整4年,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可能是一百多万次的轮回了,但她依旧如花儿般灿烂地笑着说:“我每天都能见到母亲,多好啊!”

我心中最深处的那一块被触动了。在那瞬间,我明白了,幸福就是乐观的心态,追求梦想的羽翼!

电视上有预报节目的,有预报天气的,有预报的灾难的……为什么没有有预报幸福的呢?幸福,它躲在某个角落、你身后,甚至你面前。幸福是一个不定式,它也许不和每个人的口味,但它永远是最适合每个人的!

幸福在细节的瞬间。是清早母亲充满爱的早餐,是天凉父亲为你披的一件衣服,是同学间一声简单的问候,是老师一句贴心的鼓励,是陌生人无意的帮助……

幸福是追求理想的汗水。爱迪生,相信大家对他不陌生,但是又有谁明白他的付出呢?因为实验,他差点将挚友至于死地,为了试验,他烧了一列火车,被机长抽了一巴掌,左耳失聪。为了发明电灯,他花了足足1000多天,10万多次的失败,但他挺过来了!他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为人们带来了光明!

幸福就是奉献并得到回报。花儿开的更艳丽了,因为泥土给了它营养;小麦成熟了,应为农民伯伯为它们留下了辛勤的汗水;学生成绩更好了,因为老师给予了他们知识……

幸福是阳光般的温暖,让人身心舒畅;幸福是雨露般的滋润,洗濯一切不平;幸福是微风般的无声,悄悄从你的发梢中逝过……

幸福究竟为何物?

我相信,幸福=乐观+信念+痛苦

有幸福在的地方,地狱也是天堂;有幸福在的地方,痛苦也成欢乐。——后记

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4

“烽烟滚滚唱英雄,四面青山侧耳听,侧耳听……”在这大地春回的三月,我的耳畔又响起了英雄的歌-----

这是一首勇敢的歌

王二小是一名儿童团员,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,一边给八路军放哨。一天,日本鬼子又来“扫荡”,走到山口时迷了路。二小看着敌人向着村民们转移的方向前进,便故意引起敌人的注意,鬼子见是个小孩,就让他带路,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,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,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。突然,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,敌人知道上了当,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刺向了二小的胸膛,把二小摔在石头上……

年仅13岁的王二小,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勇敢的歌,一首《歌唱二小放牛郎》,传唱至今,表达了人们对他永远的思念。

这是一首伟大的歌

一位13岁的小女孩——刘胡兰,她参加了妇女干部学习班,负责村里的工作。一天,刘胡兰被敌人抓走了,想让她“自白”,敌人怎么问她,打她,她都不说。还不行,鬼子就用刀刺死了6人,想吓刘胡兰,可刘胡兰一点也不怕,她主动向铡刀走去……。

她死了,为了人民!虽然她的一生只有16年,但的确像毛主席所说的,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!”

在中国,像王二小和刘胡兰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:勇敢机智的小英雄雨来;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;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;敢于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小兵张嘎……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,无数的革命先辈在战争中抛头颅,洒热血。

王二小和刘胡兰和我们一样,也还是个孩子,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宁死不屈,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。而我们这一代孩子,从小就娇生惯养,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,一旦遇到了麻烦,就束手无策,不能勇敢地去面对,很容易放弃,将来怎么走向社会啊!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。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,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,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,爱祖国,爱人民;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;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,随时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切!

我想,以后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,不是说一声“不会”就过去了,也不是一声不吭就随它而去,而是要动一动脑子把它解决,一定要坚持到最后,决不向困难低头!我想,以后当他人需要帮助时,不是撒手不管,也不是不闻不问,而是要伸出援助之手,挺身而出;当国家需要时,我也会向革命先烈一样想到的不是自己,而是祖国,而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。

“为什么战旗美如画,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。为什么大地春常在,英雄的生命开鲜花”。让我们唱着英雄的赞歌,沿着英雄的足迹坚定的走下去!

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5

每一年的“开学第一课”都是很重要的一课,为什么重要?因为它有很多知识“藏”在里面,知识很重要,古人寻求知识,现在的人也寻求知识,谁不寻求知识?有人说学习知识是为了挣钱;有人说学习知识是为了有学位;有人说学习知识是为了当教授;有人说要进取最高的职位……

《开学第一课》交给了我很多知识,同样也很感人。刘浩的故事在于坚持,要是我的话,估计早就放弃了。而刘浩和他的妈妈仍然坚持不懈得弹钢琴,最重要的是刘浩是盲人,而他的妈妈必须要在羊皮纸上把普通的五线谱翻译成盲文,一针一针扎出来的。一针一针扎出来,那要费多少力气?多少汗水?这些都数不清,数的清的是什么?是一本一本的乐谱。在九月一日刘浩的妈妈出场的时候,带了一些乐谱,已经很久了,好像能听见翻开书本沉沉的“沙沙”声,他不会像人们那样看,一点一点摸那些音符,要是忘了哪一个肯定会出大错,要是表演的时候突然因为没有记住音符弹错了,就不是太好玩儿了。学习了那么久,就是为了准备一场比赛,还弹错了,肯定很失望。

林妙可朗诵的文章很美,幸福到底是什么呢?通过听朗诵,我明白了幸福在每一个年代都不同。在古代,幸福也许是有一天终于能够不再断断续续得上学;在战争年代,幸福也许是再也没有战争,大家都可以安静得上学、做游戏;在现代,幸福是可以玩整整一天的电脑……在以前,电脑是什么小孩都不知道,还说什么玩电脑?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上学、停止战争、失踪的家人可以回来。这些愿望微不足道,可是,它们的原因似乎很相似。根源都是:战争,战争粉碎了多少人的梦想,已经完成不了了。一场连夜的混战从前一天的夜晚持续到黎明,早就不知道杀死的到底是敌军还是我军。只能等待双方的人马全部死光了,或者是只剩下几个人就能停止,接着就可以回家了。有时候还没有那么简单,“杀人恶魔”隐藏在士兵的大脑里,它促使士兵不断战斗,不知道休息、停止。或许累了,不过感觉不到,“杀人恶魔”让士兵的大脑腐蚀成一块一块的焦炭,而让大脑里的思想化成一杯难闻极了黑水也会十分简单。

幸福其实很简单,也许它藏在一个冰淇林里、一本新书里、一个表扬里、一叠羊皮纸里……它的满足也按照每一个人的需求为多为少。《2011开学第一课》就讲的是这些。

《开学第一课观后感(汇编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